在线客服
经纪会员群
官方微信
字画天地

郭怡孮品评叶芃平实质朴的现代

2018-08-27 11:14:02

叶芃来自浙江的山城,朴素平实的气质使得他比许多同龄人更耐得住性子,对古典艺术有着更多的诚意。同时这种性情也使他更加实际,更具独立意识,能够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有所创新和发展。通过这些年的接触对于叶芃有所了解,叶芃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于每一张作品都根据题材和意境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表现语言表现,而不是以固定的图式去套用,这是叶芃自己乐衷坚持的创作状态,也是建立在他熟练而多变的表现技巧以及深思熟虑、构思奇巧的创作思路基础上的。这或许会使的他的作品在整体呈现时面貌千差万别,但在精神气质和意境状态上都较为统一,能体现叶芃的大度、质朴和宁静。

  从他的作品中在我看来基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0年之前的作品  这一阶段是叶芃工笔画创作的起步阶段,作为浙江人叶芃从几位启蒙老师那学习到了浙江花鸟画对于求“真”的格致。依赖对于工笔画的浓厚兴趣的支撑,叶芃在自我摸索的状态下确立他基本创作路线和多种创作表现技巧。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叶芃运用“比、兴”的文学化的主题构思和画面设计构成感的体现在这一阶段确立,并影响了以后的创作发展方向。生宣转熟宣结合多种技法的表现技法组合也在创作中日渐熟练。当然这一阶段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造型、色彩表现的不到位;创作图式上易受流行图式的影响缺少自我的图式语言等等。但是通过这种极为艰难的自我磨砺和潜心揣摩,建立了叶芃教强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欲望还有较为独立的艺术思辩意识,这些对于画家是极为重要的专业素质。如图《蔷薇花开》

  第二阶段2000年至2009年叶芃进入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到上海工作这一阶段。这一阶段叶芃接触了许多南京和上海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画画家,对于叶芃人文学术素养的积淀和绘画本体表现的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南京是千年古都,文化积淀厚重,其城市文化既有北方的豁达也有南方的细腻。作为明朝故都南京一直保留着明心学对于个性心性传达的注重,对于情趣品性的表现的偏好依然能品味到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风流倜傥和颓废出尘,苏童、叶兆言和新文人画派在这座城市产生是符合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的。叶芃在其硕士导师江宏伟的指导下,加深了对于宋画的理解,完善了对于绘画本体的表现,对于造型和色彩表现的理解进入了更高的层面,创作表现更为专业化。同时受南京、南艺整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叶芃开始对于文人画的相关理论研究兴趣日渐浓厚,以传统哲学到审美理想和绘画表现形式之间相互的内在关联为主线展开,从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丛绘画本体到精神意识的双向深入研究确立了叶芃立足传统文脉发展的文化基点,注重在错综复杂的绘画源流中,把握绘画的本质特征。在绘画本体上以两宋院画花鸟画为基础支撑,然后吸收明清文人画用笔和造型的灵动和文人意趣,使他的绘画风格初具“工笔写意”特征,细致与灵动统一协调,画面意境呈现清新宁静的文人情怀;《几枝春风在》、《采茶歌里春光老》、《庭院深九重》、《古风。印象》

  硕士毕业后,叶芃到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化城市,契约精神是城市的文化核心,因此上海得以成为海上画派的原产地。商业文化氛围的浓郁决定了对于新形式、新技法的偏好,虽然解放前后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到了杭州、南京成为学院画派的引领者,但海派的后继者仍然继承了海派勇于革新、主动融合外来艺术元素,乐于表现新形式的艺术精神。在这样的城市文化下,叶芃所在的美术系是以现当代艺术为发展方向的学院,因此作为传统艺术的创作者他在工作期间对现当代艺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对传统与现代不断的对比分析和反思后,确立了以传统民族文化为核心结合新的形式表现的发展方向,寻求本民族绘画符合自身文脉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之路,而不是搬照西方现代绘画的图式。以中国传统绘画最本质的造型原则和传统哲学生发的精神境界审美理想为自我艺术精神核心,借鉴可利用的现代艺术形式和设计构成感,针对特定内容和题材运用相应的技法语言进行创作。将梅兰竹菊、荷花等代表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和与现代性的艺术语言进行融合及变化,产生既融合又有些冲突的文化时空感受,这或许是叶芃花鸟画创作中最值得回味的地方。这使他的作品即保留传统绘画的精神意识,又因有自我的艺术语言,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而具有“现代性”。如《幽芳独抱》、《《菩提心。修》、《菩提心。欢喜》、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北京是中国元明清三代的都城,也是现在的文化、政治中心,以中原文化为基础融汇各种文化源流在此汇集,区别与江南文化的含蓄细腻,煜煜煌煌的王者气度从城市的每个角落渗透。中央美术学院在文脉上秉承了徐悲鸿先生融汇中西、开拓创新的艺术主张。这样的学术氛围是符合叶芃给自己确立的创作路线的,他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叶芃熟悉和了解中原文化的厚重和大气、理解花鸟画对于生命力的阐释、表现花鸟画的庙堂之气,针对叶芃在写意造型上的理解缺失,安排了对于赵之谦绘画的系列研习课程,分析花鸟画各种线型造型与色彩表现的综合运用,在创作观念上对于如何进行中国画本身的现代化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给予更深入的启发。从这几年叶芃的创作作品来看这些课程安排是起了作用的,由于对于写意的深入了解他的色彩表现较之前的更为明快,造型更为大气放松,没骨技法与写意技法在工笔画的结合运用更为熟练,追求工笔画工艺性与绘画性的协调统一,即保留了工笔画细致唯美的画面制作,又强调了中国画的绘画性,洋溢文人画的人文气质,强调绘画的包容度,突破工笔画唯有以细腻制作见长的陈见。结合他对于传统哲学思想在当下文化发展作用的思索,运用他自己的画面形式语言,以文学化的创作手法在绘画中表现,使作品精神、情感和表现形式获得统一。

  中国画的现代化之路在清末到民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期间的学术主张都是在中西融合的大框架下进行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的变革,出现了一大批绘画巨擎。改革开放后,中国画再次面临现代化的问题,八十年代曾有过中国艺术“全盘西化”的先锋艺术思潮,对当时艺术思想的开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带来了民族虚无的文化危机感,如何在完成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同时又保持中国的文化特性这是文化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叶芃的创作思路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进行的自我思索,提出了在保持中国画源自传统哲学精神的审美理想的前提下体现及拓展中国画现代性的主张。力求避免借用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审美模式去看待中国画的现代化,导致整体审美民族特性的缺失,成为以中国画材料创作的水彩画、油画。失去在世界艺术之林文化身份的独立,以“世界通用商品”的模式达成中国画所谓的现代化将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悲哀。应该说叶芃这样的创作道路是寂寞之道,却是值得当下深入思考的长久之路。如图《朝露晨未晞》、《菩提心。非非》、《那天我们聊起了唐宋》

  画如其人,叶芃的绘画之路是个人性格、生活轨迹、学术素养的集中体现:平实质朴的性格使得他在绘画风格上倾向朴实无华、内敛厚重、平中出奇;丰富的工作生活经历促使他看待事物、理解生命有更为独特的视角和豁达,这有助于他画面气质格致的提升;对于传统哲学的偏好和研习以及在中国几个文化重镇的转益多师、中西兼顾、南北兼修,促成了叶芃绘画的文化涵量较为丰富,并具一定的深度:既有传统文化符号象征性又兼现代形式美感,既有西方绘画的思维模式和图式又具中国画的文人意识和格致,在表现风格和技法上豪放与细致协同、工笔与写意共存、工艺性与绘画性互为表里。这些因素构成了叶芃的绘画突破画种概念局限,耐人寻味、经久耐看的原因。当然平实质朴的性格和相对温和的学术主张决定了叶芃要面对更多的磨砺、才能后发先至,因此必须要依靠厚积薄发,以尽精微而致广大的治学态度潜心创作和积淀。“人间正道是沧桑”经历艰辛和付出相信叶芃的今后会有更大的收获。

(来源:新浪收藏)